让孩子拥有一片纯净天空 ——有感于校园暴力与慈善文化进校园

2016-4-1 15:30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59961| 评论: 0

摘要: 校园,是我们曾经生活学习的地方,那里留下了我们年轻的模样;校园,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,那里犹如一座神圣的殿堂;校园,是我们离开时依依不舍的地方,如今是充满回忆、午夜梦回的地方…… 校园暴力是一场噩梦 ...

校园,是我们曾经生活学习的地方,那里留下了我们年轻的模样;校园,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,那里犹如一座神圣的殿堂;校园,是我们离开时依依不舍的地方,如今是充满回忆、午夜梦回的地方……

 

校园暴力是一场噩梦

校园,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词汇;校园,这又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。校园应当是一个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地方,但是如今,屡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,让这个神圣的殿堂蒙上尘埃,让人触目惊心,心生寒凉。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,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和谐的校园环境,更重要的是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,造成青少年严重的心理伤害。因此,积极、及时地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,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成长环境,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。


在看到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严重后果之时,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,是什么原因让校园暴力事件发生?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行动?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多数是与社会环境、家庭因素、学校教育、个人信仰与道德的缺失有关。一方面,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的形成时期,还不具备良好的辨析能力,极其容易受社会不良事件的影响并模仿;也有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关爱造成性格极端;另一方面,当今青少年进入校园,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知识,为了迈进更好的学府而学习,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教育,更多时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。这使青少年缺少了“爱”,爱自己、爱他人、爱社会的能力,青少年缺少的正是这种“爱”的教育。对于校园暴力我们应以预防为主,对青少年实施“爱”的教育,培养青少年“爱”的能力,在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。

 

“慈善文化”的教育

“爱”的教育,在一定范围内就是“慈善”的教育。慈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,我们应该让慈善文化走进校园,让青少年在慈善文化的熏陶中成长、成人、成才。慈善文化应该走进校园,校园要重视青少年的德育教育,此处指的更多的应该是慈善教育。在校园中传播慈善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,促成学生慈善参与行为,从而促使青少年有爱自己、爱他人、爱社会的能力,从而形成持续性慈善行为的产生,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至于社会环境。


慈善文化走进校园有其积极性和必要性,这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第一,慈善文化进校园,能够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慈善意识。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,要有良好的价值导向引导,慈善教育能够使他们了解慈善知识,在他们幼小稚嫩的心里种下慈善的种子,形成自己的慈善理念。第二,在青少年学生形成自己的慈善理念后,他们会产生一种慈善意愿。即他们拥有了一种“爱”的能力,他们会去爱他人,他们会想要关心、爱护、帮助、感恩他人。第三,青少年在产生这种“爱”得能力、拥有慈善意愿后,他们会付诸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,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。第四,随着青少年慈善行为的日益增加,他们会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,拥有更多社会正能量,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。从慈善意识的形成,到拥有慈善意愿从而付诸慈善行为,再到慈善素质的养成,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,更是一个良性循环。拥有了更高的慈善素质,就能促使他们去影响他人形成更好的慈善意识和慈善意愿,付诸更多更好的慈善行为。通过慈善文化的教育,在循序渐进中培养青少年“爱”的能力、“慈善”的能力,让他们懂得责任和担当,从而使他们追求人生更有价值的东西,校园暴力这样的行为就会减少甚至避免发生。

 

中华慈善总会:高瞻远瞩,造福祖国花朵

如今,慈善文化的教育已经在我国很多中小学开展,不同的部门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形式。中华慈善总会作为较早成立的慈善组织,很早就将目光投向了我国青少年的慈善文化教育。早在2011年,中华慈善总会就实施了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——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。该项目以向中小学生赠阅《慈善读本》为基本载体,以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方式,旨在弘扬慈善精神,推动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,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道德观。各地在执行该项目过程中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将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、学科教育、特色教育相结合,寓教于乐,开展了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活动。

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项目自开展以来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该项目被境内外媒体称为备受关注的“精神慈善”,被社会称为慈善组织的“种子项目”“基因项目”。 在开展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项目过程中,还积极开展了“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”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——我讲身边慈善故事”活动,打破了传统的“老师教,学生学”的惯式。这也更加丰富了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的内容,也让慈善文化由理论走向实践,达到慈善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推动了慈善文化教育的更高发展。

可以说,中华慈善总会高瞻远瞩,意识到慈善文化对于青少年的积极作用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天津;陕西;辽宁阜新;福建晋江、漳州;江西南昌;浙江台州、绍兴、永康、温岭、青田、宁海、温州;山东济南、滨州;宁夏银川;云南昆明;黑龙江伊春;广东佛山;海南等开展过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活动的省市地区,通过那里的师生,我们看到了青少年学生可喜的改变,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更加善良和富于爱心,就连花花草草在他们眼中也仿佛成为了需要保护的精灵。他们用笔书写着慈善、绘画着慈善;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慈善、践行着慈善。他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美好,他们的世界也越来越美好,他们珍惜生活,寻找自己的价值。在学校、在家庭、在社会,他们仿佛成为了一个个的小天使,带给人们开心、快乐和感动。你在他们那里很难发现校园暴力事件,一切都宁静、和美。这其中定有“慈善文化进校园”的努力和贡献。

 

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。如今,“慈善文化”的教育也亟需提到一定高度,在我们注重科学文化的同时,不能忽视“慈善文化”的人文关怀,厚此必将失彼。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,在一定程度上正反映出“慈善文化”这种人文关怀的缺失,对校园、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。我们必须及时采取行动,让我国的传统慈善文化走进你我,走进校园,走进祖国的未来。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,开展慈善教育,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慈善意识、慈善意愿、慈善行为、慈善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,在一定范围内浓厚了和谐校园、和谐社会的慈善氛围,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懂得尊重和责任,拥有爱人的能力和同理心,将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。

走进慈善文化,远离校园暴力,祖国的花朵们定会拥有一片纯净的天空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(作者:苏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