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4岁老人坚持捐款24年 捐的钱已数不清

2016-4-1 16:06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44101| 评论: 0

摘要: 昨日在淅淅沥沥的雨中,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中国银行盛世长安支行,再次进行捐款。老人叫苏福林,84岁,从1990年到现在,坚持捐款长达24年,捐的钱数不清了,受捐的人更数不清楚。24年,他的退休金从每月180元涨 ...

昨日在淅淅沥沥的雨中,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中国银行盛世长安支行,再次进行捐款。老人叫苏福林,84岁,从1990年到现在,坚持捐款长达24年,捐的钱数不清了,受捐的人更数不清楚。24年,他的退休金从每月180元涨到2406元,绝大多数都捐了,只留几百块给儿女,而自己几乎不用钱。24年,他骑着自行车到处捐助,从轮子飞快到慢慢悠悠,变的是白发苍苍,不变的是慈善之心。


□本报记者南开宇首席记者谢鑫名


现场


老人捐款感动银行办理业务开绿灯


昨日13时许,雨在淅淅沥沥地下。中国银行盛世长安支行保安周震,无意间往外一瞥,见到银行外,一位老人冒雨骑自行车而来。他艰难地将车停下后,走进银行。


“哎呦,老人家又来啦!”周震对这个老人十分熟悉。老人叫苏福林,今年84岁高龄了,省会南翟营村人。


周震赶忙跑过去,接过老人的雨伞,扶老人进了大厅。银行内其他工作人员忙碌之中,也纷纷向老人点头示意。“您又是来汇捐款的吧!”老人朝大家笑了笑,随即坐在一个窗口旁,“还得麻烦你们,我要汇捐款。”据周震介绍,多年来,这位老人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几次银行,只办一种业务:汇捐款!银行工作人员都知道。好心人汇捐款的一次两次见过,但是像这位老人这样常年累月的坚持,实在罕见!


起初,大家并没有在意这个枯瘦的老人,只知道他常来。不过前段时间,苏福林来捐款时遇到了同村人。这位同村人无意间向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起苏福林来。“了不起,他就是不吃不喝也得捐款,这么多年都成了习惯啦。我们村都知道他有一颗仁善之心!”


这番介绍之后,银行工作人员对老人钦佩不已,以后每次他再来时都对他十分热情,而且给他开了绿灯:老人家汇捐款,涉及跨行的,不收费!没想到,昨日老人去银行忘了带身份证,银行工作人员管婧菲担心老人雨中骑车危险,便开上车载上老人去家里取!而周震感触颇深,向本报打来电话:“这样一位老人就是我们大家活生生的榜样,你们宣传宣传吧!”


捐助


留账号的汇款留地址的上门送


老人个头不高,身材枯瘦,满头银发,戴着一副眼镜,穿着十分朴素。昨日,老人要捐助的是高邑县一对老两口。


原来,高邑县破塔村有一对特殊的姐妹,虽没血缘关系却胜似亲姐妹。她们是不幸的,同是被遗弃的残疾儿;然而她们又是幸运的,因为遇到了好心人刘秋贤夫妇。刘秋贤夫妇无微不至地照顾了她们俩八年,一家人坚强乐观地面对着艰难的生活。但是,为给孩子治病,高额的治疗费已让这对年过花甲的农民夫妇心头布满了阴霾。


苏福林老人是通过报纸知道这个事的,他被刘秋贤夫妇感动了,所以要捐给他们300元钱。因为报纸上留有刘秋贤提供的账号,苏福林便直接将300元钱打过去了。


老人办完这笔业务,又拿出来一张报纸,上边刊登着一个求助报道:有一个女孩左腿被轧断了,治疗需要花费上百万元。苏福林老人对工作人员说:“我看不太清楚,帮我看看留着捐款账号了吗?”工作人员耐心地看了看说:“没有账号,但留着女孩所在的医院具体地址了。”老人点了点头:“那我明天去一趟医院,我准备捐500元,再带点东西,孩子的命金贵呀!”随后工作人员将具体地址写给老人,老人才蹒跚地走出了银行。雨还在下,老人的自行车车座被淋湿了,保安周震赶紧拿出块抹布擦干,不断嘱咐老人骑自行车要慢点。


老人家住紫晶悦城,离银行有几里地远。冒着雨,这个84岁的老人就这样一手握着车把,一手拿着雨伞,在雨中慢慢骑行。看着老人的背影,银行工作人员动容地说:“这真是一位可爱又可敬的老人啊!”


讲述


24年帮人无数


苏福林老人的老伴已过世8年,目前与儿子住在一起。苏大爷房间十分朴素,一张老旧的床,床单被褥一看就是使用多年的老物件。房间不大,堆满各种书籍、报纸。回到家,老人拿出几张报纸翻看起来,这是他未来要去看望的人。


老人捐款已不是一天两天了。年轻时,老人在煤矿机热处理车间做工人,1958年进厂,1990年退休。膝下两子一女,年轻时挣得少,生活十分紧张,为了孩子有饭吃,他捡过食堂的剩饭,深知没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儿。1990年退休后,苏福林便开始捐款帮助他人。那时退休挣180元钱,不管家里过的多紧,苏大爷都要省出部分钱,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。“当时挣得少,所以每回就捐个十块八块的。”苏大爷说。


之后的24年间,苏大爷一直坚持每月拿出部分钱捐助。退休金慢慢提高了,捐款的数额也逐渐多了起来。如今,苏大爷退休金有2406元,除了留下五六百元生活费,其余的都分批分次捐了出去。“我吃简单饭吃惯了,一顿半个馍,几口菜,用不了几个钱。人生在世,享福没够,钱多时就多帮帮需要的人,钱少时挤也要从嘴里挤出一口,人活着,要有感恩之心。”苏大爷说。



24年来,老人骑着自行车到处去捐助,从报上看到有谁需要帮助,他就会尽自己一分力,家附近各大银行都留下了他捐款的身影,省会各大医院也都留下了他看望贫困患者的足迹。此前汶川地震,老人一下掏出1000元,之后又花几千元购置了42床新被子送给灾区。在老人的工资存折上,今年4月到8月共取了17笔钱,其中最小的100元最多的1300元,这些钱全都捐给了需要的人。24年来,老人从没记过捐了多少钱,帮助的人更是数不清,但他经常接到受捐者的感谢电话。每次听到对方的声音,都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。用苏大爷的话说:“看人困难,总不能见死不救。”


记者手记


在采访中,苏福林老人回家前从车筐里掏出一个苹果,苹果大部分是好,但有一部分已经烂掉了。老人说,这是他在家旁的垃圾桶里捡到的,“切除烂掉的部分,这个苹果完全可以吃啊!”这个被别人扔掉的烂苹果,在苏福林老人眼中却是宝贝。他不仅仅有慈善之心,更是节俭之人,在他身上有好多闪亮的东西。原来,老人虽然学历不高,但打小喜欢儒学,喜欢读弟子规这样的书籍,“做人要有慈善之心、感恩之心!”


这也许正是老人24年如一日坚持慈善捐款的原因吧!